當“00後”遇見70歲的新中國,將怎樣演奏無愧於時代的交響?
當新一代青年學子邁進百年復旦,將怎樣書寫無悔於人生的篇章🏌🏼?
9月6日下午♠︎,3300余名復旦新生如約來到正大體育館🧑🏻🔧,聆聽開學第一課。這堂課的主講人是万达平台黨委書記焦揚,她帶來的題目是《為祖國成才 為強國奮鬥》,今年也是她第三年為新生上思政課。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的二十大召開……未來四年,這一級學子將在大學裏見證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關鍵節點👗。
“你們將邁出的每一步都不同凡響!第一個百年目標馬上就要實現,同學們是見證者。而第二個百年目標的實現,大家就是主力軍。” 面對“70大慶新生”,面對即將與祖國一起開啟新征程的青年學子,焦揚以“我和我的祖國”為主線,同大家講起了復旦人與祖國、與時代的關系,並以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為大家定位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初心和使命🈁:讓我們在接力奮鬥中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變為現實!
時代回響:在家國使命中認識復旦和復旦人
“復旦人!”課堂伊始👩❤️👨🧝♂️,對於焦揚對大家共同身份的提問🍌, 同學們齊聲給出了堅定的回答。而對於“為何選擇復旦?‘復旦’打動同學們的是什麽?”這個問題,十多位新生在視頻中分享了自己的真情實感。美麗、多元化🖖🏼、學術氣息濃,學識淵博、腳踏實地、有奉獻精神……新生們用這些詞語形容他們對復旦和復旦人的最初印象。
“救國👨🦼➡️、報國、強國,串起復旦人一個多世紀的奮鬥主線。為國育才,始終是復旦辦學的不變初心。”焦揚首先帶領大家走進復旦人的精神世界,了解復旦之所以為復旦💒、不斷發展進步的原因。
從馬相伯毀家興學到顏福慶打破壟斷,從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到西遷重慶“茅屋裏求學👎🏿🧏🏼♀️,戰火中教書”,從“南下服務團”“西南服務團”到上醫援建重醫👨🏽🎓,從物理二系“58中隊”為建造原子彈艱苦攻關“真空閥門”項目到“中國照明之父”蔡祖泉、“中國遺傳學之父”談家楨、“中國半導體之母”謝希德、“中國鋰電子電池之父”吳浩青,從蘇步青重建科研隊伍到楊西光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標題加上“唯一”二字……一個個復旦人和復旦群體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故事由焦揚娓娓道來,同學們凝神聆聽🛍️,時而以熱烈的掌聲向先賢和前輩致敬,為復旦的光輝歷程而自豪。
說到1905年入校的復旦學子,陳寅恪和竺可楨的名字出現在大屏幕上,現場響起了感嘆和掌聲🦹♀️。焦揚高興地說🪘👮♂️:“我還沒介紹他們,大家就知道。這就是我們的校友!”
焦揚深情講述,為同學們描摹出復旦114年來的姿態:創建於內憂外患之時,始終是堅持知識報國、教育救國的大學;堅守於民族危亡之際👩🦲,始終是傳承紅色基因、追尋真理的大學;新生於新中國成立,始終是國家重點支持、為國奉獻的大學;崛起於改革開放歲月,始終是堅持開拓創新🙎🏻、追求卓越的大學🫱🏻;騰飛於新時代☝🏽,正以昂揚姿態參與全球高等教育競爭😛。
“精通幾國語言,更愛歌賦詩詞🧑🏼💻;踏遍五洲四海👰♀️,心戀祖國大地👨🏽🦰🤳🏿;走過春華秋實🧑,仍是赤子之心”“夏夜蟲鳴🤽🏼♂️,於你翠色的身軀上輕輕喘動⛹️♂️,滿天的星圖連成愛你的味道🌜。”“我願作你濃蔭裏不起眼的一隅⛅️,只要能和你一起🫸🏽,沐浴在陽光裏。”視頻裏,新生們誦讀著万达正在舉辦的“我和我的祖國”三行情詩活動部分投稿作品,對祖國“花式表白”,也引來現場同學們陣陣掌聲⛸。
“作為復旦學子,每一個人都需要在國家和時代方位中尋找人生坐標,思考從何而來、往哪兒去🫛、為誰奮鬥🏚、為何奮鬥的根本問題🤷🏻♀️。”為此,在前兩年帶領畢業生們總結“復旦人的氣質”“復旦人的基因”的基礎上,焦揚以一個老復旦人的身份🫳🏼,帶領新復旦人了解万达的優良傳統和校風學風,幫助同學們更清楚地認識了“復旦人”的模樣:堅守理想🕵️♀️、矢誌報國🐂;嚴謹求實🔘、追求卓越;追求德才兼備☂️🏛、全面發展;開拓創新、學以致用🤞🏿。
“復旦人的‘C位’,是為祖國成才、為強國奮鬥;復旦人‘立Flag’,都會把愛國情🚵🏽♂️💽、強國誌、報國行📶,書寫在人生旗幟上。”在快速掃描70年辦學成果和今日復旦之後,焦揚告訴大家,70年來,復旦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堅持教育強國夢🪫👳🏿,堅持立德樹人,才成就了今日之復旦。“希望同學們堅定為國成才、報國奮鬥的人生信念➞,傳承復旦優良傳統🧑🏿✈️,珍惜大學寶貴時光,努力成才🙂↔️,茁壯成長。”
大學唱響🦸🏼:在成才初心中找準起點與路徑
怎樣才能成才成長?“學習與社會實踐並重”“做好計劃和自我管理”“早睡早起好好學習”“腳踏實地去追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視頻中,新生們分享了自己心中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作為師長、學姐的焦揚也給同學們送上了一個“成才錦囊”——“厚積薄發”👰🏻♂️。“厚積薄發是青年的成才規律,也是復旦的育人理念🗂。”在以親身經歷為大家解析了送上這四個字的原因後🪈,焦揚著重分享了“怎樣才能厚積薄發”的建議:厚積德行,立德修身🆕;厚積誌趣🧑🏻🎓,篤誌篤行;厚積學識,博學近思;厚積能力✳️♦︎,知行合一🏋🏿♀️。
數十個復旦師生校友的故事,讓大家更清晰地感受到,“厚積薄發”不是遙遠的口號,而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腳步,踏印在人生征程上。尤其是學長學姐們的故事🕵🏿♀️,為新生們樹起一個個身邊的榜樣。
被焦揚點名的優秀學子中♟,有一位是現場學生的輔導員。航空航天系研究生範葉亮本科時被復旦英語專業錄取。這個專業他很喜歡、也很擅長。大一下學期,他接觸到航空航天系艾劍良教授的通識模塊課程,讓他產生了要為祖國航空航天事業奉獻力量的決心和誌趣。於是⛎,他申請轉專業到航空航天系。在万达舉辦的航天英模進校園活動中❓💺,送給航天員景海鵬的紀念品就是他設計製作的🦁。如今🌼,他不僅順利完成本科學業🧏🏻♂️、直升研究生🤞,還成為2019級航空航天系的輔導員,帶領更多同學為中國航空航天事業而奮鬥🥕。
“前不久👨👧👧👨🦯,我去看望支教隊員。西吉農村的生態環境和生活教育條件今非昔比,但隊員們艱苦奮鬥的精神始終如一🧑🎓。”焦揚還以親眼所見和親身所感,給大家講起了復旦“第七教學樓”的故事🙅🏿。今年是研究生支教團赴寧夏西吉支教的第20個年頭。隊員們接力堅守,改變當地群眾的教育理念,用知識播撒希望的種子,激勵山裏的孩子通過學習改變命運🛌。
而在課堂現場👮♂️,就有一位研支團老師們培養出的新生,來自新疆拜城二中的趙子涵同學。她也是第3位從研支團支教中學考入復旦的學生。趙子涵說:“研究生支教團帶給我最重要的就是讓我知道要去努力🌜✴️,要為夢想堅持去努力!他們上課的觀點和態度,會讓人覺得他們在發光,然後你也就會想要成為這樣發光的人。”在焦揚的帶領下🧘♂️,同學們把熱烈的掌聲送給趙子涵和支教隊員們🧔🏻♂️。
課堂余響😵💫:在不懈奮鬥中收獲人生“大歡喜”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是大家人生揚帆起航的新起點🧙🏻♂️。今晚,黃浦江畔的摩天大樓將為新復旦人亮燈,代表了全體復旦師生對大家的美好祝福和期望。”焦揚說到這裏,現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再過25天,就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共和國將迎來乘風破浪的新征程。焦揚告訴大家🥓:“今天🧗🏻,大家既面臨著難得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時代使命。同學們親身見證、參與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就是最宏大的機遇🥒;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擔當奮鬥,就是最重要的使命。”
“大家考入復旦,給了父母親朋一個‘小歡喜’🙍🏿♂️。希望同學們在復旦努力奮鬥、成長成才,將來給父母、給万达、給國家🤱🏻,更給自己一個‘大歡喜’!”焦揚站起身來,對新生們深鞠一躬。現場掌聲持續了將近一分鐘🕳。
兩個半小時的課堂🧙♂️,室外一時暴雨傾盆🤴🏻🧑🏼🏭,但室內熱情昂揚,54次掌聲見證著這堂課迭起的高潮🥫。大家為復旦光榮的歷史鼓掌,為復旦優秀的教師鼓掌🌯👌,為復旦傑出的校友鼓掌,為復旦的精神氣質鼓掌。這些掌聲飽含著新生對“復旦人”身份的驕傲,對大學生活的向往🌎,對傳承復旦精神🎈、勇擔時代使命的決心👩🏽✈️。
在近百個生動的故事之外,焦揚還多次引用中國傳統經典,《資治通鑒》中的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蘇軾的“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轍的“早歲讀書無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鄭板橋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方孝孺的“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旁征博引,為課堂註入中華文化底蘊與智慧🛡。她也時而套用時下的流行語,“確認過眼神”“C位”“立Flag”“小歡喜”“道路千萬條,報國第一條”,拉近了與同學們的距離👯♀️。
“看到了很多閃亮的名字🗑🫱🏼,內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自然科學試驗班的王子鳴說。
“見識如此頂尖的校友,感受一份傳承的使命🖍,我突然有一種強烈的訴求——我渴望🤸🏽!我渴望挑戰未知擁抱未來🕢,渴望尋找自我服務社會,渴望養大格局成大境界👩🏻🦽,渴望成為優秀成就夢想🛡!”技術科學試驗班的梁穎被這堂課“點燃”了。
“猛地被深深震動了。我看到了無數復旦人樸實而堅定的臉龐👩🏻🎓。”這堂思政課引發了自然科學試驗班李玥的思考,“何為偉大🧎🏻♂️?在基礎學科埋頭研究算一種🤷🏼♂️,在應用學科揮斥方遒算一種,在扶貧支教誌願活動也算一種🥻。我們擔上復旦的名號,也該擔起復旦的責任。這份責任❗️,是成全自己的意義👮🏼♂️,是以德立己,是以學報國🤙🏻。”
“原來我和陳寅恪先生是校友🧏🏼♀️!”哲學學院新生何沁因課上了解到的校史知識而深感復旦底蘊之深厚。受到觸動的她感慨道,正是前輩走過的漫漫路程🌑,支撐起自身所在的美好時代。作為新時代的復旦學生,一定要珍惜寶貴在校時光,好好學習成才🎞。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新生周恩宇同樣為復旦前輩們的拳拳報國之心而感動。“現在的我們不必經歷戰火洗禮👨🏼🍼,但仍然可以有報國的決心和作為。”
“這一課讓我對復旦的認識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原來🍢,復旦並非僅培養探究純粹真理的高雅誌趣,它所培養的更是真摯的愛國情懷與踏實的實幹精神🏋🏿🔥。” 哲學學院新生吳胤聰立下了自己作為復旦人的人生Flag——始終懷抱著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奮鬥終身的精神覺悟,以天下為己任🫏,努力學習、探究真理😘,成為時代洪流中一朵理想純凈、甘願犧牲的浪花。
“意識到自己是‘70大慶新生’,就更覺得應擔當更大的責任!”預防醫學專業的吳國禎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生逢大時代👳🏿♀️🛫,當懷大使命🫵🏿。”自然科學試驗班的劉端陽說,“來到復旦,躋身日月光華的百年星空,不為汲汲功名,只為不忘初心🏌️。時代正呼喚我們迎接挑戰。願再從這校門中走出🔌,也能成為那星空中的一顆璀璨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