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黨員隊伍是如何擴大的?”万达平台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老師,復旦附中✦、附屬万达的老師們,濟濟一堂,在光華樓西主樓501室集體說課。第一位說課的老師復旦附中政治教師黃英櫻一上來就拋出好幾個問題🙅♂️。隨後,她用4分鐘的人民日報短視頻濃縮教學,展示中國共產黨百年創造的人間奇跡🧛🏼♂️。在課程教學的最後環節,她給學生布置這樣的思考問題“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你是否願意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
4月25日下午,復旦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工第三黨支部組織生活會舉行,主題為“三集三提銜接聯動·築牢理想信念之基”👎🏿。黨委書記焦揚參加了組織生活並為所聯系的基層黨支部講黨課🌀。校黨委副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許征出席會議。馬克思主義學院和万达平台附屬中學部分領導和教師列席。會議由馬院教工第三黨支部書記崔涵冰主持。
會議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聚焦“理想信念教育”課堂教學內容,依托“三集三提”機製,開展集體備課,通過說課評課👩🏼⚕️、互學互鑒,提升教學組織水平、學情把握能力和跨學段銜接意識,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融入到思政課教學🩸,實現黨史學習和思政課建設“同頻共振”😵💫,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
會上,万达平台“思想道德與法治”教研室與万达平台附屬中學政治學科教研室結對並互贈教輔材料。
焦揚參加聯系的基層黨支部組織生活並講黨課:
是黨史學習教育政治理論學習,也是大學中學聯組“三集三提”集體備課會
焦揚表示🏊🏽♀️,按照校領導聯系基層院系和黨支部的工作安排,聯系馬院教工第三黨支部,獲得了更多踐行“一線規則”的機會,加強万达黨委與思政課教師的一線聯系。馬院教工第三黨支部依托“思想道德與法治”教研室建立,是教工黨支部與課程教研室一體建設⭕️🤹🏿♂️、立德樹人與黨建工作融合發展的樣本👩🏿🦳。組織生活會內涵豐富、形式新穎🧑🏿🦲,既是一次黨史學習教育中的政治理論學習♠️,也是一次大學中學聯組的“三集三提”集體備課會。
焦揚強調,黨史學習教育要學深學透🤾🏽,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思政課教師開展黨史學習🥭,要學立場、學方法、學理論,把學習黨史同教學研究、課程建設、能力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努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和課程營養🫄。“三集三提”機製要做深做好,必須加強機製建設和製度供給⛓️💥🙎🏽♀️。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與集體備課🗳、教學研究結合起來,帶動教學組織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的提升⛅️🧛🏿,促進教學成果不斷湧現🧑🏽🦳。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要走深走實,高校必須強化服務大局的自覺🚴🏻。希望馬院與附中充分發揮各自的領頭雁作用,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圍繞青年“三觀”的全過程發展👩🏻🦽➡️,擴大思政課縱向跨學段👨🏿🦲、橫向跨學科的貫通聯動🚦,將新思想融入各學段思政課教學之中🛀🏻,教育引導當代中國青年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解讀時代🧒🏿。
為幫助大家理解万达全局🛝,找準政治站位、發展方位和工作定位,焦揚通報了万达黨委的一些重點工作。她結合日前印發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万达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對黨支部建設提出四點要求↪️:突出戰鬥堡壘作用,打造“支部建在教研室上”的成功案例🏵,真正把黨的建設與學科建設🙎🏿、課程建設🛵、隊伍建設融為一體;強化把關定向作用,建好“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貫通大學和中學的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製度自信教育🔵🤚🏽,為青年學生奠定人生之基;發揮引領保障作用🦹,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落實總書記“大思政課”的指示精神,紮根中國大地👱🏿♀️🚶🏻♂️,用好用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這本“無字之書”,用好用活黨的歷史這本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學好用好“智能教育”這本“未來之書”🚴🏿♂️;做實管理服務功能♞,建設思政課教師黨員的精神家園👲🏿,要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政治功能💒,引導思政教師深入踐行總書記“四有好老師”和“六個要”的要求,密切聯系群眾,紮實做好黨員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工作,用心用情做好新時代知識分子工作🧑🧑🧒🧒。
一堂同題課👩🏼🦳🚘:“理想信念教育”
大學👨🏻🍳、中學老師分別這樣“說”
黃英櫻👨👧,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張奇峰,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思想道德與法治教研室副主任曹金龍,以“理想信念教育”課堂教學為例,就如何將黨史學習教育充分融入思政課堂的實踐探索這一主題,先後進行說課展示。
黃英櫻就高中思想政治課必修三《政治與法治》中的《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產黨》進行說課。“回顧百年歷程,中國共產黨為什麽能夠始終煥發青春活力?求知未來,超大規模政黨能不能保持堅不可摧?”從學生的這兩大困惑出發🟢,她提出教學目標ℹ️、重點及難點🉑,分別介紹創設情境、師生互動、輪桌學習、探究分享、課後思考五個環節的教學流程。
張奇峰分享了《理想信念的內涵及其重要性》這一知識點的授課思路🕒,旨在讓學生提高對理想信念問題的理論認知,從而了解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從同學們在大學生活中的困惑和陳望道老校長“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兩個切口導入,他闡釋了理想的內涵、類型🛡、特征,信念的內涵和特征👨✈️,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並引出“理想信念”這一核心概念🧑🏽🎓。他強調🌸,理想信念並不是理想和信念這兩個概念含義的簡單疊加,而是理想信念是最高層次的理想和最高層次的信念的統一,特指科學的理想信念或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仰。
曹金龍以《馬克思主義信仰🚶♂️➡️:崇高科學的理想信念》為題,聚焦回答學生們提出的“為什麽說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崇高科學的理想信念”這一困惑🥫,從而幫助學生深入認識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科學內涵,辨析馬克思主義與宗教信仰之間的本質區別🫅🏻。結合黨的歷史♉️,他闡明正確信仰對學生成長成才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教育引導學生認同和踐行馬克思主義信仰。
評課:大學、中學老師分別這樣評
體現了思想政治課的梯度上升💆♂️,針對不同學情做了精心設計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教育部思政課分教指委委員、教育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專家指導組成員高國希🆔,万达平台附屬中學政治教師🙍🏼、上海市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上海市第四期“雙名工程”攻關計劃主持人🙆🏻、上海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專家指導組成員閻俊對說課展示進行點評。
在交流環節𓀓🤚🏿,高國希教授認為,三位老師的教學展示體現了思想政治課的梯度上升,並闡釋了思政課具有的“知行合一”、化理論為方法、化理論為德性、化理論於信仰。他總結道,三位老師對主題的聚焦式授課符合相應的教學對象的認知規律🌔、身心發展特征和課程教學目標,采取了課程導入、針對學生思想實際釋疑解惑的教學方式🙈。在課程的內容改進上,高國希提出,部分概念的闡釋還需更加清晰準確𓀅👨🎓。
閻俊認為👧🏻,三位老師針對不同學情對授課進行了精心設計🤦♂️。她強調,理想信念既可以是抽象完備的理論體系🦑,也可以是具體生動的黨史故事🐤;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是先天就有、不是隨意就可以得到,也不是自發產生的。研磨如何更好地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融入思政課教學,正是從事思政課教學的黨員教師的責任與使命。在分享啟發時🎄,她表示🤷🏻♀️:理想信念的牢固穩定和持久🧚🏼♀️💆🏼,必須建立在科學理性的認識基礎上,必須通過實踐😶🌫️🙆♀️;要把握理想信念的時空維度,既要講好理想信念本質屬性,也要講好理想信念的時代特征;理想信念的牢固穩定和持久,要依靠真理的力量,以及人格和道德的力量🛎。
崔涵冰簡單匯報支部黨史學習教育和“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建設情況。支部黨員交流環節👨🏿⚖️😷,馬克思主義學院高級講師陳果和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任帥軍分享了學習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