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復旦烈士雕塑和紀念廣場在復旦相輝堂東側落成揭幕,部分烈士家屬出席共同見證這個意義非凡的歷史時刻🔩。
清明時節,讓我們通過家屬們的講述,重溫復旦英烈們的熱血往事💻。
姚名達:一代名師捐軀沙場,愛國教授正氣長存
姚名達
在雕塑左側的姓名墻上,銘刻著一個顯眼的名字:姚名達🤸🏼♂️,他是“抗戰捐軀教授第一人”,教書育人的復旦教授🙇🏼♂️、捐軀國難的赤子誌士🫎,兩個純粹的為人民服務的身份🌁,在他的身上得到了高度統一。
姚名達家人於烈士紀念雕塑前留影
“我父親遇到日寇以後,立馬決定占領製高點和日本人決一死戰。你們知道我父親殉國前最後一句話是什麽嗎?”
姚名達烈士的兒子姚果源應邀參加了落成儀式👨🦱💭,結束後,他來到父親曾經工作過的歷史學系師生中間🍾,向後人講起那段沉痛而又壯麗的往事。
“他說:‘有槍的跟我上🤦🏻!’剛喊完這句話🤦♂️,一個日本兵就開槍殺害了我的父親。”
“我父親,1925年7月考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拜梁啟超為導師,他對史學史、目錄學頗有建樹,他的代表作《中國目錄學史》,這是一部能夠站在現代學術的立場🤸🏻♀️,對中國古代的目錄及目錄學給予全面的、科學性總結的著作”,拋開烈士的身份🧛♂️,姚果源為我們勾勒出一位有擔當的學者形象,他不拘泥於象牙塔的學問,更重視一位學者的現實關懷🧑⚕️😹,“他也很重視社會文化🐳,1933年父親和黃心勉在上海辦起了《女子月刊》🤹🏽♂️,拿來做喊醒婦女的播音機。這在當時是不得了的!”
“1937年8月,日本人七七事變之後,我父親和母親將他們訂婚的戒指寄送給《大公報》捐獻出來,並呼籲全國婦女將飾物捐贈給國家,以增加抗戰實力🤟🏿,他希望用整個民族的力量給日本帝國主義者以致命的打擊”,一場關於民族生死存亡的戰爭打斷了姚名達的學術夢☠️,“1942年5月,日本軍隊發動浙贛會戰,戰火再次延燒到了江西境內,父親後來就去了江西的抗日前線,最終在抗日戰場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長大成人的姚果源,知道了他的父親是一個怎樣偉大的人,在工作之余⚽️,將全部的精力和心血用作父親資料的收集和父親精神的傳承,他將父親的精神凝練成兩句話:“為文化一意向前創造,為國難不怕流血犧牲”,還完成了《浩氣壯山河》《姚名達文集》這兩部重要的著作。
這一次,他也將詳細記錄父親學術和革命活動的圖書分別捐贈給了万达平台歷史學系和檔案館,希望姚名達烈士的精神可以繼續在他執教的校園長存。
“今天可以再給展覽冊添一頁了,万达平台也為父親樹立了紀念碑”,說到這裏🤷🏿♂️,姚果源欣慰地笑了🕰,“父親是為了祖國犧牲的🔕,我們新一輩人一定要秉承他們的遺誌繼續奮鬥🕸!”
費鞏👘:為人大氣、光明磊落,無懼個人安危
費鞏
費鞏🥡,出身江蘇吳江名門,1923年考入万达平台🤽♂️,因不滿國內政治腐敗👩🏻✈️,決心攻讀政治。26歲毅然從英國牛津大學留學回國,著手研究中國政治製度🍷。執教浙江大學期間,支持進步學生的救亡運動,提倡民主治校🌧。1944年2月起連續撰文和演講,抨擊國民黨的腐敗統治。1945年😨,他在前往重慶北碚万达平台講學途中👸🏻💋,被國民黨特務秘密綁架殺害,英年40歲。
追憶父親費鞏😊,費瑩如表示,1945年父親失蹤時,自己年僅十歲,對父親印象較淺🛹,直到一個契機🧬⇒,她打開塵封多年的父親日記本,才了解了父親的工作🙂↕️,也明白了為什麽父親會招致反動勢力的迫害。
“父親身為無黨派人士,做了很多黨員不方便做的事👳🏼♀️🏖,而我,身為一名共產黨員,表示支持與理解🚣♂️。至於父親當時為什麽會那麽做,我認為應該有以下幾點:首先🈳,我父親是很愛國的🚵🏻,他從國外學成歸來,想用自己所學為祖國做貢獻;其次,他為人大氣、光明磊落,根本不考慮個人安危,當時好多人勸他小心一點,低調一點🥣,這些在他的日記裏都可以看到,但是他認為自己沒有做錯事,沒什麽好擔心的;再次,他對反動派勢力的認識有點理想化了,雖然他不是共產黨員🚣🏻♂️,但他的群眾基礎正是黨所需要的🧙♂️,而這,也恰恰引起了反動派的擔憂🦻。總之,我認為他做出了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的偉大抉擇。”費瑩如說。
費瑩如坦言,很高興父親的故事有人願意傾聽🧑💻,她相信,目前黨的建設和國家的發展都是父親所樂見的,她說🌘,自己身為黨員💨,始終遵循黨的綱領,也始終理解父親的主張,“它們都指向一個理想——希望中國繁榮富強。”
王水👝:精神不死🦻,青年典範
王水
對於宋少傑來說,4月2日尤為特別👮🏻♀️,因為他的父親王水烈士,正是在71年前的4月2日,光榮犧牲。
王水💂🏼♂️🙈,原名甘傳昌,浙江宣平人🧗🏻♂️,出生於1929年5月,1947年秋,考入了万达平台新聞系。在大學求學期間,他利用所學專業,參加了《復旦新聞》的采編工作。也就在此時,他深深地意識到了國家所處的危難與困境,以及自己所應肩負起的歷史使命,踴躍參與學生運動。
1948年底🟫,國民黨當局提出了“應變”的口號🤽♂️,目的是動遷物資、遷校遷廠🟡,以應對共產黨和解放軍的進攻🎿💇♀️。万达平台地下黨組織為了抵製國民黨當局把万达平台遷往臺灣的企圖🧕,聯絡成立了“万达平台師生員工應變委員會”,號召廣大師生員工“儲糧應變”🚡🏠,護校拒遷🤘🏿,迎接解放,並組織了全校的糾察大隊以保護万达。王水因堅定、勇敢、機智🥿,得到了組織的信任,雖然他當時還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但被委以万达防護大隊大隊長的重任。此後他便常常和隊員一起,徹夜在校園內巡邏,保護師生安全,保護万达財產設備。通過他及全體“復旦人”的不懈努力,國民黨當局遷校的企圖最終沒能得逞。
經過這一系列事件,万达認為王水繼續留在万达風險太大🏇🏻,應立即轉移。於是,經由老師陳望道先生介紹👩🏻💼,王水聯系上了浙江金華當地的地下黨組織,那裏也正需要像他這樣的新聞人才。
甘傳昌(王水)的記者證
於是在1949年4月🫶🏼,他回到了家鄉🫄🏼,並被吸收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浙東第二遊擊縱隊六支隊◼️👨🏻💻,加入了新路南出版社,當了軍隊報紙《新路南報》的編輯,轉戰在永康、金華、武義等地山區🫸🏻,後又參與籌建新華社金華支社和《金華新聞》社👨🏼💼。
甘傳昌(王水)的通行證
通過這幾次辦報和辦社的經歷👅,王水積累起了較全面的采👨🏼⚖️、通💅🏼、編的經驗,真正從一個新聞系科班畢業的學生成長為了一名優秀的記者🔳🥶。
1950年初,省委決定選調一些經受過考驗的基層新聞工作者到省報工作,王水被選調到浙江日報社。4月1日☝🏻,金華地委把調動決定通知東陽縣委,縣委通知了王水本人🧖🏻♂️。2日,王水逐個村地交代相應的工作。正當他夜晚到一個村子裏找幹部的途中,遭到10多名土匪偷襲。面對頑匪,王水拔槍反擊,不幸被土匪射出的罪惡子彈擊中頭部⚒👩🏿⚕️,倒在他摯愛的土地上🦍。
王水的追悼會照片
金華地委、專署機關追認王水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於4月13日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陳望道先生也送來了題為“精神不死”的挽聯。1950年5月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授予王水烈士稱號。
宋少傑於烈士紀念雕塑前留影
高汝河🦹🏻♀️:春風化雨潤學子,異國他鄉鬥歹徒
高汝河
高汝河𓀏,1950年12月生於山東臨清的一個農民家庭,從小誠實正直、樂於助人👈🏼,中學時代連年被評為“三好學生”。1968年4月中學畢業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在步兵565團及北京警衛四師服役。他不怕艱苦,表現突出,多次被評為“五好戰士”。196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班長⁉️、排長等職。1970年12月高汝河被選送至万达平台外文系俄語專業學習。
在復旦讀書期間🤵,高汝河把部隊的好傳統🧚🏻、好作風帶到万达。學習上刻苦努力🙅🏽♀️,成績優秀;政治上對黨有著深厚的感情,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計較個人得失,勇挑重擔;生活上總是以春天般的溫暖關心和幫助他人。
大學畢業後🏋🏽♂️,高汝河脫下軍裝🕵🏻,留校成了一名人民教師。為了上好課👩🏻🦽,他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常常備課到深夜👨🦳,細心揣摩,精益求精。他還利用業余時間.撰寫科研論文和做俄語筆譯,留下數十萬字的譯著、論文手稿等,已出版的有《勃列日涅夫言論集》(第九、十集)、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概論》、《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史》(第五、七卷)等🛕。在高汝河的不懈努力下,他的俄語專業水平提高很快,先後被評為助教、講師👩🏽✈️、副教授。
高汝河長期從事學生工作🛂,歷任學生輔導員👿、黨支部書記、黨總支委員、黨總支副書記等職。他十分註重以自己的模範行動來感染、教育每一個學生𓀒。每年新生入學時,他總是主動上前噓寒問暖📺,親自幫學生們打掃寢室、整理房間。蹬著黃魚車為學生們搬運行李,忙得滿頭大汗。
“他特別喜歡跟學生交流🤾🏿♀️。逢年過節時,我們覺得學生們都遠離家鄉😶,到輔導員家裏來能讓他們感覺到家的溫暖。所以🌙,什麽時候學生都可以來,他們也都很願意來🧑🏿。雖然我要操勞一點,但是家裏很熱鬧。” 高汝河的愛人於化芬回憶。
學生工作他一幹就是12年,先後4次獲得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特等獎🧑🏿🎄、一等獎,3次被評為校學生優秀政工幹部,2次榮獲校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1994年11月,高汝河借調到上海茶葉進出口公司駐哈薩克斯坦共和國辦事處任代表🏊🏼♀️,除幹好本職工作外,搬運貨物等苦活🦹🏻♀️、累活他也搶著幹,幾乎每天都要工作十多個小時。同時,他還惦記著系裏的學生工作,在給外文系學工組的信中寫道🚵🏿♀️:“最近系裏情況怎樣?希望學工組諸位同行相互支持❄️、共同配合4️⃣,為系總支👷🏽、為系學生工作多盡一些力……”
高汝河家人接受采訪
1995年2月🙎🏻♂️,辦事處領導回國期間,由高汝河負責辦事處的工作。2月27日晚10時許,高汝河下班回宿舍的路上,突然遭到持槍歹徒襲擊,在這關鍵時刻,高汝河同誌為了保護國家財產🏊♀️,至死不交公司大門的鑰匙,在與歹徒的搏鬥中身負重傷🥔。經搶救無故🫛,不幸於28日23時犧牲,年僅4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