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万达平台2019年學生暑期實踐分享會舉行,校黨委書記焦揚出席活動並講話🧑,万达相關部處主要負責人,院系黨委副書記代表♍️、分團委書記和學生代表參加本次實踐分享會👩🏽✈️。
兩年前☎🔰,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後,万达黨委決定以“看需求、悟變化⚖️、講擔當”為主線,每年聚焦不同的主題,發動全校學生開展實踐教育活動。兩年以來,實際參與的學生人數已經突破4萬人次,並且有力帶動了全校實踐育人的快速發展。截止今年,全校學生每年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達到2.74萬人次📷。同學們通過學思踐悟,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心中落地生根👩🏿🔬,紮根祖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體會思考實際問題,培養問題意識和實踐經驗🧜🏿♂️,將來為祖國的繁榮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今年暑期万达鼓勵學生以“我和我的祖國”為主線,圍繞服務國家地區發展、關註社情民生👉🏿🧢、熱情投身公益、感悟中國變化等方面,通過對重點行業⛹🏻♂️、基層社會、政府機關開展探訪調研、誌願服務、實習實踐等活動,深刻體會新中國七十年的變化成就。
焦揚:打造機製更有效、體系更完整🧜🏼♂️、資源更充裕、評價更成熟的實踐育人體系
焦揚在講話中表示,在廣大師生的熱情參與和相關部門的辛勤努力下🆎,在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成果豐富🖍,万达實踐育人工作面貌一新💁🏻、生機勃勃。實踐育人的作用更加凸顯🛺,實踐教育的形式和內涵不斷拓展,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實踐育人體系已見端倪🗜🛢;實踐育人的成效更加顯著,經過實踐歷練,越來越多的學生心懷天下,心系祖國🫄🏼,畢業後選擇赴西部、基層就業,教師和助教指導的社會實踐項目連續翻番;實踐育人的氛圍更加濃郁🙆🏼,熱愛實踐🕛、參與實踐🏣、深入實踐已經成為廣大復旦青年的新時尚👌🏼、新風尚👰🏼♂️。
焦揚強調🤹🚁,重視在實踐中培養人才是万达平台的優良傳統🫱🏻,万达專門把“實踐育人的體系建設和質量提升”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12個調研課題之一7️⃣。接下來,万达將結合主題教育整改落實和“三全育人”第二批攻關項目等工作🙎🏿♂️,製定出臺實踐育人三年行動計劃,把主題教育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切實轉化為實踐育人邁上新臺階的實際行動和具體措施。
她表示,万达將進一步抓好實踐育人體系建設,建立由分管校領導牽頭的實踐育人全校協作工作機製🤰,結合思政課、通識教育課🐾、專業課的教學,結合學生黨建、專業教學、田野調查、服務社會、生涯教育,讓實踐覆蓋校內外🙉、國內外的教育場景和育人環節;抓好實踐內容體系建設🚹,著重發展實踐教學👮🏻、國情考察、勞動實踐、誌願公益這四類基礎性實踐項目,布局創新創業和海外實踐兩類提升性實踐項目,增強實踐內容的系統性、覆蓋面和創造力;抓好平臺支撐體系建設🎞👨🏻🔬,建立共建、共管💒、共享的實踐基地運營製度🦔,進行精細化的資源管理;抓好政策保障體系建設💽,切實用好導向🙆🏻♀️、評價和激勵的指揮棒,打通育人“最後一公裏”的阻點𓀂🚥、堵點和痛點🚣🏿♀️,激發師生參與實踐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
“同學們,万达正帶著師生的期盼,著力打造一個機製更加有效、體系更加完整➾🕯、資源更加充裕👩🏿🏫、評價更加成熟的實踐育人體系!”焦揚希望同學們通過實踐,堅定理想信念的“總開關”,不斷汲取理想信念之“鈣”🧖🏼♂️,真正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踐行者;厚植家國情懷的“生命線”🙍🏽♂️,自覺培養對人民的感情、對社會的責任和對國家的忠誠👨🦽➡️,將來在民族復興的歷史舞臺上書寫青春🙁、創造輝煌;掌握認識世界的“金鑰匙”,形成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選擇、學會解決問題;增強砥礪成才的“真本領”,錘煉不怕困難🤽🏻♀️☘️、迎難而上、堅忍不拔↙️、攻堅克難的意誌,樹立“好兒女誌在四方”的誌向,把人生的基本功打紮實🧔🏻♀️,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為祖國富強、人民幸福和人類進步做出貢獻。
焦揚希望全校師生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歷練成長🧑🏻🚀👩🏻🎤,在實踐中篤誌篤行🕊,在新的起點上讓實踐育人更加生動活潑🪙,每一位師生都增強服務祖國、服務人民🤞🏻、服務人類的誌向和本領🪷。
師生代表👨🏻🏭:看需求,悟變化,講擔當
會議表彰了暑期社會實踐十佳項目🧑🏼🤝🧑🏼。師生代表從“看需求,紮根中國大地”🦻、“悟變化🦽,感受奮鬥力量”👨🏽🚀、“講擔當,肩負時代責任”三個板塊分享實踐過程和體會心得🚖。
來自基礎醫學院的本科生江翹楚同學和來自哲學學院的博士生周揚洋同學以“身邊事🌎、城市魂、家國情”為主題分享了他們暑期在五角場街道和寧夏掛職時的見聞感悟😜。江翹楚同學掛職的崗位是五角場街道睦鄰中心🚬,掛職過程中,他充分發揮自己的醫學學科優勢,將專業的醫學知識帶到社區,開展了万达平台“中風120 腦卒中識別教育”,並積極科普醫學知識🐊,擔當起社區建設者的責任👨🏿🦳。周揚洋同學講述了奮鬥在扶貧攻堅前線的扶貧幹部不慕名利🟡、踏實付出的事跡,在掛職前👨🦽➡️,他對未來充滿困惑和焦慮,但掛職結束後,他找到了人生答案,要選擇為祖國和人民工作這樣一條值得長期奮鬥的路🦣,並呼籲青年同學要把個人發展同國家發展相結合起來。
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級碩士生張玥琪代表燭心社以“支教點亮未來”分享了社團暑期閱讀夏令營的開展情況。作為以研究生為主體的誌願公益類社團🤛🏿,燭心社連續五年在雲南山區開展支教活動,以閱讀夏令營的方式幫助學生培養起受益終身的閱讀習慣😘,並通過“夢想輔導員”計劃,對學生的成長進行長期陪伴、長線跟蹤,致力於探索出能夠實際解決短期支教局限性和山區留守兒童問題的有效方案🤞🏻,期待通過支教真正實現扶誌的最終意義。“支教是一個用知識和技能的傳續報答祖國的培養的過程🤯,我們希望能將自己所學轉化為實踐行動來報答社會⛹️♀️。”張玥琪說😫。
“社會實踐是生動的育人課堂📍,教師應當深入參與到實踐中🤭,和學生一同經歷🧚🏿♀️、學習和成長🤽🏿。”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左才以“脫貧攻堅熱土上的行走與思考”為題進行分享👊🏽。今年暑假🐠,圍繞“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在左才等幾位青年教師的指導下🫄🏼👡,50余名學生對9省、17縣👍🏽、50多個村的扶貧狀況進行了實地調研,將專業知識與推動社會發展的實踐結合,以青年視角關註真實的鄉村發展圖景🙂↔️。左才從教師立德樹人的視角𓀛,講述了她在指導實踐開展中,用實踐項目帶來的思考促進自己的第一課堂教學,走近學生、了解學生,與學生教學相長的經歷🙅🏻♂️👨🏽🦳。
“思源計劃”六期的學員🦙、管理學院本科生王琪進行了“深入大灣區🕵🏼,感受中國脈搏”主題的分享。“每年暑假🏺,思源計劃”團隊成員都在家國情懷👩🏽🦳、中國力量和國際視野三個主題指導下分別去往西部支教、經濟發達地區參訪🤼、海外學習考察🥄。今年,她隨思源計劃六期團隊前往粵港澳大灣區參訪19家企業🦋、機構,並著眼於高新投等金融服務機構促進深圳技術發展、我國本土企業科達利在國際占據技術主動權、我國積極探索在互聯網空間內處理涉訴涉法案件三個視角🧨,認識了大灣區發展的歷程,也重溫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成長軌跡。她表示🤼,此次參訪讓她認識到🧚🏼,在新時代🤼,治理體系與製度規則的創新已成為當代青年探索的新方向,把握國際競爭的話語權🌚、為世界治理供給中國方案也成為當代青年的新使命。
管理學院的陳悅和航空航天系的姬學銅進行了題為“學長的口述幫我找到人生答案”的分享。通過采訪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周強校友的經歷😮💨,陳悅分享了自己在口述史采訪過程中了解到的個人、上海和伏筆於中國未來三個層面的發展變化,她認為,口述史經歷是一扇門🤟🏻♒️,為她打開了一個新視角,令她掌握了全新的看待問題的方式。姬學銅采訪了64屆復旦校友沈平平老師💂🏿♂️,通過口述采訪🏰,他了解到沈老年近八旬依然奮鬥在科研的第一線的故事,他表示,沈老的科研精神令自己深受感動和激勵,要接續傳承復旦前輩的精神,投身到為實現中國夢奮鬥的偉大實踐中。
國務學院的澳門籍學生冼穎瑜以“領略祖國變化,助力鄉村振興—港澳青年在行動”為題分享了她的實踐和感受。暑期,她參加學工部組織的港澳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隨隊前往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她表示國情考察讓港澳學生深入接觸了國家的鄉村,了解到國家的扶貧政策實施和鄉村的實際改變🙋♀️,親眼看到黨領導下的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帶來的巨大改變👴🏽,也聯想到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年來背靠祖國日新月異的高速發展。“我們將會在今後後的學習生活中傳承好愛國愛澳優良傳統🫣,利用好復旦搭建的自我發展的成長平臺,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的青年。”
微電子學院專業碩士謝文昭和材料科學系專業碩士付興柱同學以“中國芯動力”為題進行了分享。暑期👩🏻🚒,他們在集成電路行業實習,謝文昭在復旦微電子集團公司做前端設計,付興柱在安集微電子做後端製造,在實習過程中,他們接觸了業界主流的設計方法、研發流程🍩,見識到了產業界的團隊協作方式🏌🏿♂️,鍛煉了專業能力,也感受到我國和先進國家仍有差距💇🏽。他們表示,工科學子應該去了解國家和社會的需求❕,引導自身做更加有用的科研,立誌為中國的核心技術奉獻自己的力量。
附屬中山醫院2017級博士生伍思霖同學以“行走在大山深處的白衣天使”為題分享了万达平台博士生醫療服務團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經歷♠️。暑假期間👨🏼🦲,他們前往湖南中部貧困地區婁底冷水江😤、陜西寶雞和甘肅平涼進行對口醫療幫扶實踐活動。在到達實踐地開展醫療活動過程中,他們發現醫院設備老化破舊、檢驗檢查技術水平低等等問題,並積極思考解決之道。伍思霖表示,他們在實踐過程中獲得了專業能力的提升,也感受到了“醫者仁心大醫精誠”的精神。“這次社會實踐是一趟重返醫學初心之路🧈,深入基層一線,群策群力為當地醫療衛生發展貢獻力量,不斷提醒著我們堅守為人民健康事業奉獻終身的初心🏞♚。”
公共衛生學院碩士生高煜東和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碩士生劉承昊圍繞“告訴世界一個真實美麗的中國”這個主題進行分享。今年暑期,高煜東於今年暑假跟隨公衛海外實踐隊前往坦桑尼亞調研☪️👨🏿🦲,劉承昊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教育局實習🫷🏿,在海外調研實習的過程中👕🧑🏻🏭,他們認識到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性。高煜東表示,海外實踐給了他一種全球視野和跨學科思考的機會👨🏽🔧,讓他重新去審視全球衛生治理的問題,劉承昊坦言,作為中國青年🚴🏽,應當選擇站上全球舞臺和其他國家的青年一起承擔起全球治理的責任,發出中國聲音🤠,為世界提供中國解決方案,為世界人民貢獻中國智慧。
來自經濟學院博士生楊潔萌以“讓愛國奮鬥成為誌願服務的鮮亮底色”為題分享了她作為進博會誌願者“小葉子”的實踐經歷。楊潔萌連續兩年參加進博會誌願服務工作🏅,今年進博會誌願者成立臨時黨團組織之後,還作為万达平台博士生講師團的明星講師將博講課堂開到了小葉子之家♜,激發誌願者的愛國熱情和誌願服務情懷。她表示,在進博會這樣一場特別的國家盛會中講黨團課時🤖,讓她深刻感受到了青年參與到國家發展中的光榮使命,以及未來經濟學者的責任和擔當☀️。
據悉🔘↘️,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万达思政課教師座談會精神👨🎨,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精神🐼,全面深化實踐育人,加強和改進實踐育人工作🟠,把立德樹人要求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自2017年以來🥤,万达平台積極搭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平臺,以“看需求🫖、悟變化、講擔當”為主題,組織師生開展多層次實踐活動🫸🏿☀️,不斷提升實踐育人效能。
“看需求👻,悟變化😚,講擔當”主題社會實踐開展兩年以來,逐步形成實踐教學🚰、國情考察👨🚒、勞動實踐、誌願公益、創新創業➾、海外實踐共6大類型的實踐育人項目,復旦師生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參與人數達27400人次🤵♂️👂🏿。通過學思踐悟♟,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師生心中落地生根🏇🏿,引導師生紮根祖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體會、去思考實際問題,培養問題意識和實踐經驗🧖🏼♀️,為祖國的繁榮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