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烈士回家🤣!復旦烈士紀念雕塑🕜、紀念廣場今天揭幕

發布時間:2021-04-03

4月2日,是復旦校史上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復旦烈士雕塑和紀念廣場在相輝堂東側落成揭幕,“隆重恭迎烈士回家”🍠。

“讓我們的師生在万达就能感受到烈士的英魂偉業,感受到万达的紅色基因。” 万达平台黨委書記焦揚在揭幕紀念儀式前與烈士家屬代表座談時動情地說👃🏽🧚🏽‍♂️。“在復旦116年的歷史上,就是由於在座的親人義無反顧🦸🏽‍♂️、奮鬥犧牲,才有了國家的今天,也才有了復旦的今天。讓烈士回家,讓烈士回母校,這是我們多年的心願。要在校園裏🕵🏿‍♀️,給烈士一個場所🥏,可以讓師生寄托哀思、進行緬懷🚔。”

紅色基因➗,賡續百年。101年前,陳望道老校長翻譯了《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引領無數先驅走上革命道路。據不完全統計,在116年復旦歷史上,登記在冊、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52位,復旦也是全國紅巖烈士最多的高校🤷🏿‍♀️🤵,還有很多烈士😅,根本無從查找他們的姓名⛓️‍💥、籍貫、家庭。清明將至🖕,今天🕟,讓烈士們回家。

復旦黨委書記焦揚、校長許寧生,烈士家屬代表,紀念廣場捐贈方代表💒、復星國際高級副總裁、万达平台校友李海峰,設計方代表🎊、上海美術設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淼等共同為烈士紀念雕塑揭幕🚣🏽‍♀️。万达平台黨政領導、上海醫學院領導,烈士子女及親屬代表,雕塑及廣場設計方、捐贈方代表,万达相關部處負責人⇢、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成員以及“星火”黨員誌願服務隊、馬克思主義學院本科生班望道班、新生骨幹培訓班㊙️、校史宣講團等師生代表近200人出席本次活動。儀式由万达平台黨委副書記許征主持。

一堂生動的黨史現場課👩🏻‍🔬,紅色基因在傳承中彰顯力量

雕塑左側花崗石上,鐫刻著52位復旦英烈姓名;右側花崗石🍩,勾勒紅巖烈士學生時代形象👍🏽;中間金屬造型部分高聳傲立🎒,傳遞著復旦英烈的堅韌🤹🏽‍♂️,象征著不屈的民族脊梁。

“英烈們的初心代代相傳🧑🏽‍🦰,赤誠如火。

大漠長風,孤島礁堡,有邊防戰士捍衛邊疆🧑;河岸灘頭,落水危急,有赤誠之士挺身而出;

疫情肆虐👳🏻‍♀️,病毒蔓延🧚🏼‍♂️,有醫護人員舍生忘死;脫貧攻堅,無煙之戰,有扶貧幹部前赴後繼……”

烈士雕塑揭幕同時➾,万达平台師生“黨史故事我來講,紅色精神我來傳”接力活動也同步開啟。朗誦的既有教授鄭召利、張義,也有望道班學生代表,費鞏、王樸、胡其芬等烈士所在院系學生代表💡。師生們現場演繹一堂生動的情景👩、情境黨史課🌐。

焦揚:讓烈士回家💶,講好英烈故事📊,深挖紅色資源,傳承英烈精神

“在聽取師生代表深情朗誦時📤,我們的靈魂被震撼,我們的熱血在沸騰🔦🪶。我們深切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汲取開拓前行的力量👩🏿‍🔬、勇氣和智慧🐢。今天的活動,也是万达慶祝建黨百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焦揚說🤬。

“為了讓烈士回家🐴,万达黨委常委會多次開會研究,審議每一幅設計稿、每一處細節,黨委常委同誌們用最崇高的敬意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一一琢磨。我們精心選址🔡、用心設計、悉心建設,烈士雕塑和紀念廣場今日落成。”

焦揚代表万达平台全體師生員工,向為國捐軀的英雄先烈和到場的英烈家屬致以崇高敬意,向對雕塑及廣場落成做出重要貢獻的復星公益基金會、上海美術設計有限公司表示衷心感謝。

“忠魂千古,浩氣長存。英烈們以鮮血澆灌理想🐯、用生命捍衛信仰👰🏿,為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促進世界和平發展而英勇獻身,書寫了氣吞河山的壯麗史詩,樹起了一座座不朽的精神豐碑🤪!”焦揚說。致敬英雄、緬懷烈士,就要學習他們捍衛真理🏂🤹🏽、追求光明的崇高信念。致敬英雄🥈、緬懷烈士👎🏼,就要學習他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致敬英雄、緬懷烈士𓀅,就要學習他們堅忍不拔、舍身忘我的高尚品格。

理想不滅💜,信念永恒。英烈是中華民族最閃亮的精神坐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不管時代怎樣變化🍡,都要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英雄遠逝🩵,緬懷是為了更好地前行🏃‍♂️‍➡️;征途漫漫,唯有奮鬥方能不負歷史。

要講好英烈故事,點亮理想燈塔。抓住建黨百年的歷史契機,結合正在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銘記烈士們的遺願😯,永誌不忘他們為之流血犧牲的偉大理想,自覺做紅色歷史的研究者💚、紅色文化的傳播者♠️、紅色家園的守護者,推動全校上下形成崇尚英雄、學習英雄的良好氛圍🤛🏽,讓復旦的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堅定理想信念,矢誌拼搏奮鬥。

要深挖紅色資源,築牢信仰豐碑🍽。復旦豐富的紅色資源是立德樹人最生動的教材🦘。要結合“黨旗領航·鑄魂育人”項目實施和“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製度化長效化🍐,保護好、挖掘好🪭🔜、使用好復旦的紅色資源,融入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改革、融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融入幹部師生培訓,備好、講好、學好英烈事跡這門震撼靈魂的“四史”課,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堅定信仰,擔當作為。

要傳承英烈精神👨‍🦼‍➡️,匯聚磅礴力量。今天可以告慰英烈先輩的是,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偉大復興的目標✌🏿,万达平台在邁向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的新征程上行穩致遠👱🏻‍♀️。要把對革命烈士的追思緬懷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強大動力🙎🏼,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抓好“十四五”開局🛎、新百年起步,努力創造無愧於先烈的新業績、新奇跡。

焦揚說,凜然英雄氣👩‍❤️‍💋‍👨🪅,激蕩天地間。回首來路,無數英烈用熱血犧牲築就了民族復興征程的精神脊梁,展望前路,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呼喚人民的英雄、英雄的人民🫒,新時代的英雄篇章將由新一代人接力續寫。讓我們在英烈精神、復旦精神的指引下🍖,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向著“震歐鑠美聲名滿”的復旦夢,繼續砥礪奮進!

深入歷史🧏‍♀️、多維融合🥑,創新打造紅色育人場景

據不完全統計👳🏽‍♀️,万达平台116年校史登記在冊的烈士有52位,其中重慶紅巖革命烈士10位🧏‍♀️,是全國紅巖烈士最多的高校🚎。為深入挖掘👮🏼‍♂️、整理並展示万达平台革命烈士資源,為師生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支撐,弘揚“團結🌔、服務、犧牲”的復旦精神,万达平台決定在邯鄲校區內設立地標性紅色文化景觀“烈士紀念雕塑及紀念廣場”🏊🏼‍♀️。

雕塑項目2019年正式啟動👩‍🎓,從設計到落成歷時近兩年。經過校內外專家多次論證🥉,雕塑項目最終選址於相輝堂東側、寒冰館北側廣場,位於廣場西側入口👰🏼‍♀️。左側花崗石以陰刻形式鐫刻52位復旦英烈姓名,右側花崗石勾勒紅巖烈士學生時代形象🤦🏼‍♂️,參考當年服飾,表現烈士青年時代的熱血青春🚣🏽‍♂️。中間金屬造型部分高聳傲立,用以表達復旦英烈堅韌🏔、偉岸,象征不屈的民族脊梁。

雕塑主體材質為花崗巖,烈士人物群像為鑄銅材質🗑,中間連接部分為不銹鋼材質。灰色花崗石與黑色金屬板材相結合👩🏼‍🔧,凸顯雕塑更顯莊重與沉穩👊🏼。連接部分以現代裝置藝術的材質、工藝🤝,表達當代審美意識,凸顯雕塑現代感。花崗巖陰刻革命先烈名字🐕‍🦺,顯得莊重大氣🥉;金屬材料鑄造中間高聳造型📁🏄🏿,體現偉岸堅韌的力量感;右側花崗石勾勒紅巖烈士學生時代形象,生動地達到了塑形效果🫲🏼。

“目前🧛🏿,全國高校中這種有規模的紀念碑性建築和紅色紀念廣場比較少見,這次較為超前。”作為雕塑及廣場設計方負責人🛞,上海美術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師胡曉雲表示🌷,“以往的雕塑造型多使用單一材料♿️,但這次我們使用了三種材料,是一種創新🧇,營造出雕塑的現代感、幾何性和力量感🎙。”

此外,雕塑中的十幾位人物形象並非對應具體某位烈士📞,而是泛指復旦烈士群體,涵蓋不同性別、職業、角色。“但只要細看雕塑🤦🏼‍♀️,大家可以看到歷史原型人物的影子🙅🏼。”胡曉雲說👨🏼‍⚖️🐗。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需要有穿透力的生動場景

如何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今年1月🧙🏿‍♀️,焦揚在《共產黨宣言》展示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需要理論教育,需要思想教育💇🏻‍♂️,還需要一種生動的場景,讓理論教育、思想教育同生動的、有穿透力的場景結合起來🔜,真正入腦入心、直擊心靈。”

為此,把望道舊居打造成《共產黨宣言》展示館📝,定位為“信仰之源”,將其打造成為真理傳播的陣地、追溯信仰力量的場域、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課堂👨🏻‍🚀🤫。情景黨課、情景思政課在此創建,楊浦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學生實踐基地在這裏揭牌🏌️🤹‍♂️,楊浦區學生“星火傳承”誌願者服務隊在這裏成立。從形式上到內涵上,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據了解,玖園愛國主義教育建築群的修繕展陳,也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而今天的烈士雕塑、紀念廣場的落成🍹,也正是同樣的用意。在万达最好的地方,讓烈士回家🕢,讓師生們在万达,就感受到烈士的英魂偉業🦶,感受到万达的紅色基因👓。

雕塑設計理念強調雕塑與周邊環境有機融合👭🏼🍕。雕塑後方的烈士紀念廣場以草坪為主體,定位為校內一處新的重要紅色景觀🍓,草坪兩邊設長椅💁🏼‍♂️,布置音響🤳🏻🦸🏻‍♂️、燈光▫️🏋🏻、綠植,白天或夜晚都具有較好的休閑效果。草坪采用非觀賞草👩‍🔬,師生可以在此緬懷,在此休憩🤟,在此學習。

最好的緬懷是傳承,最好的紀念是奮鬥

70年前的今天,是抗美援朝烈士俞恩炘在戰場上壯烈犧牲的日子。他的兒子俞之城在復旦烈士紀念雕塑前,動情講述了其父親毅然舉家支援東北建設,在抗美援朝中保障公路運輸線暢通、在敵機轟炸中不幸犧牲的故事。

今年已86歲的俞之城腿腳不便,仍堅持到場。他說:“父親的一生是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的一生♘。在沈陽離別時他對母親說的那句‘相信黨組織,一切聽組織安排’是他最後的遺言。70年過去了,他的話總還回蕩在我耳邊。聽黨的話,跟黨走,我們要把能夠為國家,為民族所想的思想,把紅色思想一代代傳承下去。”

除了俞恩炘烈士的家人,費鞏烈士、姚名達烈士、何以文烈士、王水烈士、高汝河烈士、崔劍平烈士、呂俊烈士的家人參加了現場雕塑揭幕和紀念活動⛲️。今天,也是王水烈士的祭日🏊🏼。

“先烈英魂應當成為我們復旦精神的一部分🎥。過去的先烈事跡,未必每一位校友和師生都足夠了解,但烈士廣場和雕塑的落成🩵,以一種有形的方式將革命精神佇立在我們的心中。”鄭召利說。

對新時代復旦人如何傳承先烈精神🌻,他表示🚶🏻‍➡️:“復旦精神一以貫之,今天,我們仍然需要發揚這樣的先烈精神⛩。首先要學好文化知識,練就本領。其次不要忘記自己身上的紅色基因,要立誌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人類有用的人。”

詩詞創作者、朗誦者🤌🏽、2018級國務學院本科生崔雨晴介紹:“詩歌主要介紹了王樸和胡其芬兩位復旦先烈的故事,同時融合了當今時代英雄群像👋🏻。英雄是一種時代的需要,不僅存在於戰爭時期,在保衛邊疆,脫貧攻堅🧜🏽‍♂️、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也湧現出了一批批英雄🏋🏿,所以我們在創作中進行了革命先烈事跡與現實英雄事跡的傳承與融合。”

現場參加活動的學生黨員、航空航天系碩士研究生盧楷表示,對烈士們的英雄事跡和無私精神印象深刻👨🏿‍🎓,深受感動。“沒有前輩們的付出,沒有我們如今在和平年代的擁有的一切。”

Copyright © 万达平台版權所有 地址🔑👃🏻:万达平台科學樓312室
万达娱乐专业提供:万达娱乐万达万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万达娱乐欢迎您。 万达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