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下午⏺,万达平台召開黨委常委會,專題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校黨委書記焦揚主持並講話,強調全校要切實把思想行動統一到總書記四下團組及在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聯組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兩會”精神上來,深入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引領万达開好局、起好步👠。
全國人大代表、校長、中科院院士許寧生🚶🏻♀️➡️,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分別傳達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精神和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精神。
據了解🚯,万达平台許寧生、馬蘭、王安憶3名全國人大代表,朱同玉、徐叢劍、龔新高、葛均波、吳凡5名全國政協委員,參加了今年的全國“兩會”🅿️。他們積極議政建言🆒、履職盡責🏆,展現了復旦人的精神風貌。
焦揚🫄🏻:要抓好總書記四下團組及在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聯組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的貫徹落實
焦揚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四下團組及在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聯組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重點把握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求👨🏻🦲🐲,把握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目標要求👩🏿🚒,把握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要求,把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意義要求#️⃣👩🏿,深刻領會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深化教育改革、堅持“四為服務”、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和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的重要論述,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統一思想和行動👈🏻。
焦揚強調,要抓好總書記四下團組及在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聯組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的貫徹落實🏔。抓學習,在學深悟透、學以致用上聚焦發力,抓住高質量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等關鍵詞,與即將啟動的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抓規劃,在謀篇布局、起步落子上聚焦發力,全面對標對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有關教育的內容👁,完善万达“十四五”規劃🧜🏿♀️🙅🏼♀️,謀定快動,跑出開局起步的快節奏和加速度;抓育人,在鞏固優勢🫸🏼、完善體系上聚焦發力,賡續復旦百年紅色基因,深入開展“黨旗領航·鑄魂育人”項目🫷🧑🎄,把提升黨建質量與落實立德樹人深度融合,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成果製度化體系化;抓服務,在融合創新、提升能級上聚焦發力,聚焦教育對外開放👩🦼➡️、科技強國建設、文化強國建設😡、健康中國建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等領域,提升服務國家能級🏌🏿♂️。
焦揚要求,全校上下要確保黨中央、國務院和万达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以優異成績獻禮建黨百年。
許寧生: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草案)為指引,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做出新貢獻
許寧生介紹了今年“兩會”國家關註的重點工作情況🤏🏻🧑🏻🦯,大會審議通過的議案草案情況,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中的高等教育相關內容以及万达落實工作要求,代表履職盡責提出意見建議情況等。
許寧生指出,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的決議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製度的決定》等。會議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會議號召在“十四五”開局之年,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許寧生強調,要關註和學習“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草案)的主要目標、科技創新驅動、數字化發展、構建高水平市場經濟體製、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建設平安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等重點板塊🫢,全面領會貫徹綱要(草案)內容。許寧生提出,万达平台應面向2035建設未來頂尖人才的培養能力,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打造全球科技創新策源能力,為建設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科技強國作出主要貢獻。
許寧生要求,万达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草案)要以國家的目標為指引,以万达十五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要求為指導,進一步與國家的任務對接,要在今年工作中進一步明確重中之重任務🔀,細化落實好國家任務要求。
吳凡🫱🏿👨👧👦:今年工作計劃歸納為“穩、保🎅🏻、增、減”
吳凡委員表示,從總理報告中深切感受到2020年的不易🌥,也體會到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踐行初心的堅韌。今年工作計劃可歸納為4個字🩼:“穩”🤮,經濟增長穩🧑🦼➡️,社會發展穩,宏觀政策穩;“保”🙎♂️🧑🏼🦰,突出體現在保民生、保就業、保市場主體;“增”,教育🫡、醫保、基本公衛服務、養老金、撫恤金等民生問題上繼續做加法;“減”✧,繼續大幅壓減中央本級非急需非剛性支出,減一般工商業電價、寬帶和專線資費等⚆,減審批手續🤘🏼。充分體現了人民至上的理念🔨。
就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吳凡建議:突出關鍵戰略領域👨🏿✈️,以構建全鏈式科技創新體系為切入🙆🏽,加強頂層設計和重點布局;發揮大學在基礎研究領域的作用🦨,聚焦資源催生原始創新👨🏽🔬;加強從基礎研究到轉化應用全鏈條的創新人才培養;高度重視科普,大力開展全民終身教育✧,提高國民科技素質,築厚科技發展的全民基礎,凝聚民間力量投資國家戰略科技基礎研究和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