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訊 12月9日,“大走訪大調研”第一組在我校附屬華山醫院調研。校黨委朱之文書記🧦,王小林副書記,以及部分職能部處負責人參加了調研。
在華山醫院丁強院長🤚🏻🙅🏿♀️、黨委顧小萍書記的陪同下,第一組全體同誌察看了華山醫院哈佛樓、院史陳列室👊🏿、國際醫療中心和部分門急診科室。在皮膚科門診察看時,朱之文饒有興趣地了解了掛號收費處窗口服務“滿意度測評器”的使用情況❕,並叮囑在場的万达有關部處負責人,在校機關部處管理考核中,附屬醫院一些有效的評價手段值得學習和借鑒⚠️。
丁強就華山醫院的醫療🍣、教學👩🏽🌾、科研、管理、人才梯隊、學科建設和發展現狀☆,以及精神文明、品牌拓展、公益活動等工作📤🎯,向第一調研組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匯報。丁強還著重介紹了“十二五”期間華山醫院圍繞本部🎸、東院、西院🤾🏼、北院建設所製定的總體規劃和一系列舉措🧑🏽⚖️。他用“自古華山一條路💂🏽♀️,復旦引我登頂峰”這樣一句話,表達了華山醫院將繼續銳意進取🧑🏿🎨、敢為人先,並借助復旦作為綜合性大學的“平臺優勢”,最終實現醫院“十二五”宏偉目標的堅定信心。
座談會上📂,華山醫院黨政班子成員、職能處室負責人、學科帶頭人和各類人才代表先後發言。大家針對醫院部市共建、對外擴展、涉外醫療、課題申請🏊🏽🤗、人才培養🏄♂️、學生帶教、職稱評聘等問題🐕🦺,發表了一些看法和建議。有些專家指出🤴🏿,在万达層面上要抓緊“大醫口”的力量整合🍗🏄♀️,凝聚附屬醫院豐富資源🦹🏽♀️,發揮優勢學科強大合力,以保持復旦醫科在上海、國內乃至國際相關學科領域的競爭力和領先地位🧎♀️👰🏿♂️。有些專家建議,万达有關部門是否能從有利於醫院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對希望成立校級研究所的臨床學科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予以支持和扶助。在爭取科研項目、資源、資金方面🏃🏻♂️➡️,有些科主任聯系自身從“坐而待之”的被動狀態轉為“放下身段”主動出擊後嘗到“甜頭”,希望万达在這方面能發揮引領作用,對附屬醫院的科研工作✌🏽🙏🏿,在更大平臺⭐️、更高層次上有更強有力的支撐。還有些專家談到💁🏻♂️,万达能否采取一些積極的辦法🤫,如邀請主流媒體跟蹤報道💂🏻、安排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等,正面報道一線醫務人員敬業愛崗、樂於奉獻的感人故事💮,弘揚主旋律,以消除社會上對醫療行業和醫務人員的一些“誤讀”。
朱之文🧎🏻、王小林和有關部處負責人在座談過程中,就附屬醫院普遍存在的優秀人才引進問題、高級職稱晉升問題🏜、研究生招生培養問題等,與大家進行了交流和探討。在談到學科發展和規劃時,朱之文還特別對万达相關部處負責人強調,“大醫口”承擔的項目和資金在万达裏舉足輕重🏧,我們在進行頂層設計時,一定要把万达的優勢和“大醫口”的優勢結合起來,同時要涵蓋附屬醫院的建設和發展🏄🏻♀️。
在總結講話時🙏🏼,朱之文充分肯定了華山醫院取得的成績和製定的總體規劃,他指出,華山醫院的“十二五”發展規劃目標明確,可行性強,凝聚人心🌕🥤,鼓舞士氣🕋,醫院為此還在人才梯隊建設、學科布局調整等方面做了精心的謀劃和充分的準備。朱之文對華山醫院在醫院文化建設方面的努力和成果表示贊賞🗿。他表示👈🏻,在一天的走訪調研中,能感受到華山醫院領導班子團結、和諧和充滿活力的精神風貌👴🏿,也能體會到華山醫院醫務人員自信、向上和積極進取的豪邁心情。有如此良好的基礎🕵🏿♀️,一定能夠有力地促進華山醫院的各項工作再邁新臺階✈️。
最後🤷🏿♀️,朱之文談了自己的幾點想法🧖🏽。一是抓住機遇。隨著國家對教育、衛生和科技經費投入的大幅增加,部屬公立醫院面臨著發展的大好機遇💄📪。而國際經濟形勢的現狀,也對我們開展國際醫療交流提供了便利。我們一定要把握發展良機🧑🏽🦳,加大對外合作領域和力度,引進先進技術和理念👁,掌握醫學前沿趨勢和動態,集中精力🤗,加速發展🤰🏽🌸,抓緊搶占未來醫學戰略的“製高點”。
二是重在謀劃。未來醫學的發展需要多學科的支撐🎒,需要培養復合型的人才,我們不能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績。面對醫學學科的飛速進步,我們必須要有危機意識🕓,思考應對辦法🐫,謀劃運作策略。要以更長遠的眼光🕕、更寬廣的胸懷🕵🏼♂️、更高的站位,謀劃未來🤴🏽,展望未來。
三是構建平臺。國家“十二五”醫學科技規劃已確定未來將新建一批國家級平臺。這對於我們來說同樣是個發展的好機會。我們一定要重視國家級創新平臺、創新基地和醫學中心等建設。要善於學習🏃♀️➡️🧔🏽♀️、研究和謀劃,可在万达、醫學院和附屬醫院之間💔,采取靈活多樣的“聯手”辦法,積極爭取國家級和省部級平臺🌓。
四是拓展空間。華山醫院的辦院空間按照目前的總體規劃來看,如果目標全部實現應該還是比較理想的🦥。但是上海醫學院的發展與附屬醫院的發展緊密相連😛,而目前上海醫學院的發展空間不足🚮,功能分區不合理。下一步万达將對楓林校區、江灣校區的布局作調整🦻🏿,並考慮對楓林校區進行改擴建🐻。相信隨著楓林校區辦學條件的不斷改善🆓,將更加有利於附屬醫院與上海醫學院之間的學科交叉、融合和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