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訊 2010年8月9日,為期兩天的“亞洲沙塵/氣溶膠及其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國際學術研討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sian dust/aerosol and its impact on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在万达平台舉行。
該會議由万达平台環境科學系主辦,來自世界10個國家和地區的110余位科學家將參加這一盛會🙆🏻♂️。本領域頂級學者🦉🛶、美國地球物理協會(AGU)前主席德州農工大學的Robert Duce教授為會議主席,環境系安芷生院士為會議共同主席;國際地圈/生物圈(IGBP)計劃核心項目“上層海洋與下層大氣研究(SOLAS)”前主席,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的Peter Liss教授將做大會特邀報告;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意大利📩、韓國🙍🏻👳🏿♂️、瑞士等國,還有我國臺灣地區的著名學者也參與討論🪘🚴🏿♀️。
會議的主要議題包括😙:1)亞洲沙塵與汙染物在中國上空的混合和轉化;2)亞洲沙塵/氣溶膠的光學特性及其對區域氣候的影響;3)氣溶膠在灰霾形成中的作用♟;4)長程傳輸的亞洲沙塵/氣溶膠及其對海洋初級生產力的影響👩🏽🦰。
亞洲沙塵/氣溶膠對全球氣候變化有著重要影響🚵🏻♂️。東亞沙塵向我國東部長程傳輸,與人為排放的大氣汙染物混合後,沉降在中國近海和西北太平洋的廣大海域✉️,直接影響著海洋初級生產力、碳循環和全球氣候變化。
氣溶膠粒子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多種固體微粒和液體微小顆粒👃🤶🏽,🦖。天空中的塵埃💚,工業上和運輸業上用的鍋爐和各種發動機裏未燃盡的燃料所形成的煙📷,采礦🍶、采石場磨材和糧食加工時所形成的固體粉塵🈹,人造的掩蔽煙幕和毒煙等都是氣溶膠的具體實例。當氣溶膠的濃度達到足夠高時,將對人類健康,尤其是對哮喘病人及其他有呼吸進疾病的人群造成威脅。空氣中的氣溶膠還能傳播真菌和病毒🙎🏼♂️,這可能會導致一些地區疾病的流行和爆發。氣溶膠對全球氣候變化,包括當今全球矚目的暖化、東亞季風減弱和極端氣候事件的影響👨🏽🎓,已成為當今國際環境科學界最為關註的前沿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