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訊 被高等教育界稱為“珠峰計劃”的“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於去年年底在全國11所高校悄然啟動😴。首批入選的11所高校分別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万达平台、上海交通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
一代科學巨匠錢學森在離世之前留下了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麽我們的万达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於去年年底提出的“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在許多教育界人士眼裏,正是教育部對“錢學森之問”的有效回應。“我們重視的並不是‘拔尖人才’這個標簽🤽🏿♀️,而是要做實事、求效率🧑🏽🌾🥘,為好苗子創造一流的成長環境,讓其在自己熱衷的領域有所建樹。”教務處陸昉處長說道🧛🏽♀️⏰。在對全校師資🦹🏿♂️、生源作出科學、客觀的分析之後🎗,由教務處牽頭,我校於近日正式出臺了“望道計劃”🤶🏽,並確定數學🚶🏻♀️➡️、物理、化學和生命科學四門理科基礎學科率先進入該計劃。從全校學生中選拔對某一基礎學科感興趣的學生,組成“研討班”進行培養🧑🔬。
院系將組織相關學科領域內的知名教授定期主持學習研討班。除了名師的小班化輔導↕️,學生們還將獲得參與國際項目🧑🏻🦽➡️、推薦前往國外一流研究機構👩🏼🚀、本校直升等機會🚉。對於進入“望道計劃”的學生而言,“考核”並不是主要手段,教育者更希望通過集結優秀資源的高平臺的搭建,發揮學生潛力,“讓其走上科學家之路”。
有些高校選擇獨立建院,對選拔出來的學生進行集中式地精英化培養🤵🏻♀️,與他們相比,我校選擇了更為寬松的培養環境👐。陸昉解釋道,“我們衡量過後覺得這種方式限製了學生的自由選擇🙆♀️🙋🏿♂️,也不利於交叉學科的發展。”由此,“研討班”這種類似“俱樂部”性質的相對寬松🩴🧓、自由的組織形式成為了“望道計劃”的主要架構。“這種自由進出的動態化管理將有利於學生調整自己的興趣點,最大限度地激發其研究熱情,由內到外強化其研究能力。”陸昉如是說。
此外,以培養基礎學科優秀人才為主要目的的“望道計劃”還將為整個本科教育改革作鋪墊,對復旦人才培養的整體規劃起到先導作用𓀅。
作為最先出臺“望道計劃”培養方案的院系,物理學系已完成了首批學生選拔🏍,從全校09級各專業選拔出來的18名同學,將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幸運兒📝。繼物理學系之後➾,化學、數學🍓、生命科學等院系的選拔也陸續開始🦪。
基礎學科是整個學科建設的重中之重😩,“望道計劃”將從首批進行的理科試點中汲取經驗,在接下來的“985工程”三期規劃中將會把文史哲和基礎醫學等學科納入其中🦍,進一步完善我校基礎學科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