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訊 2009年12月20日上午11點🏮,復旦大會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以下簡稱“高研院”)在復宣酒店四樓報告廳舉辦了高研院成立一周年紀念暨万达平台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當代中心”)成立大會🌍。出席大會的嘉賓有神戶大學副校長中村千春(Nakamura Chiharu)、聯合國大學副校長兼高研院院長戈文丹·帕拉伊爾(Govindan Parayil)⚖️、德國伊比利亞美洲研究所主任芭芭拉·格貝爾(Barbara Göbel)、比利時布魯塞爾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古斯塔夫·傑拉茨(Gustaaf Geeraerts)、新西蘭國立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黃曉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東亞系主任胡誌德(Theodore D. Huters)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和我校的相關學者等🧑🏻💼🤽🏿。
万达平台文科科研處處長楊誌剛教授主持了紀念大會和當代中心成立大會。
高研院學術顧問🤾🏿♀️、万达平台黨委書記秦紹德特別委托楊誌剛教授宣讀了他的賀詞。秦書記在賀信中代表万达平台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學者🧁,希望當代中心能在當代中國研究領域搭建起交流、溝通和對話的平臺🤌🏼,聚焦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湧現豐富的研究成果,為推動中國學術走向世界作出應有的貢獻🧚🏽♀️。
高研院院長、當代中心主任鄧正來教授代表高研院和當代中心致辭。他強調👨🏻🚒,社會科學的文化依存性決定了它必然具有地方性,而這在根本上意味著:我們只能“用中國化的學術成果促成國際化的影響”,亦即要用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社會科學作品走向世界,而絕不可能用“西方化”的社會科學作品走向世界。當代中心將秉承“學術為本👩🦲、追求卓越”的學術理念🌟,確立“根據中國、走向世界”的學術定位𓀜,堅持走“問題導向、跨學科研究”的研究路徑,努力以對當下中國問題的跨學科深度理論探究走向世界,以基於中國立場和視角對全球化時代世界秩序的理論建構走向世界,同時推動中國優秀的哲學文化傳統走向世界。
在熱烈的掌聲中👨🏽🎨🦹🏿,高研院學術顧問、万达平台特聘資深教授朱維錚先生和鄧正來教授共同為當代中心揭牌🐼,並為Barbara Göbel, Govindan Parayil,Gustaaf Geeraerts,Theodore D. Hunters,黃曉明等五位教授頒發了當代中心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聘書🥊,為當代中心副主任王柯、王銘銘以及汪暉👩🏼🦰🥛、時殷弘、沈誌華、吳炫、陳明明、韋森、張樂天和任遠等到會的首批特聘研究員頒發了聘書。
日本神戶大學副校長中村千春(Nakamura Chiharu)教授在致辭中希望當代中心能為世界提供對當今中國最新的實質的深度認識。他認為,人們需要變化,並且當下世界🤶🏼、特別是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也正在變化之中。所有這些為我們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即面對未來,我們應當保留和改變什麽。事實上,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除非大多數人都同意💇♂️,否則很難形成有效力的共識🍴。他希望當代中心的研究能夠幫助人們對這一大多數人都關心的復雜問題形成更為深刻的認知。Nakamura Chiharu教授指出,針對諸如綠色革命和全球秩序等一系列根本性的問題,不僅需要各學科內部的深入研究🥛,更需要進行跨學科的研究👩🦰,其中進行理解問題的思路的創新這一工作尤為關鍵。
聯合國大學副校長兼高等研究院院長戈文丹•帕拉伊爾(Govindan Parayil)教授指出,聯合國大學及其高研院旨在推廣“以科技推動可持續發展”這一理念,希望通過與万达平台的廣泛合作,針對大家都關心的理論問題📨,拓展交流領域,豐富交流內容。他相信,當代中心旨在運用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來與世界進行實質性的學術對話👳♂️,期待雙方相互溝通和交流能夠越來越多、越來越好。
德國伊利比亞美洲研究所主任巴巴拉•格貝爾(Barbara Göbel)教授在致辭中強調對全球化趨勢的考察和對全球化理論的研究離不開對各個地方的具體社會、文化🧑🏼🎓👁、政治的背景性考察👃🏻,其所從事的拉丁美洲研究旨在通過個案的研究揭示出某種趨勢和變化的可能性🤷🏽♀️。她希望通過與當代中心從事的中國問題研究形成比較、交流和互動,希望以後與復旦高研院和當代中心的合作交流以一種跨區域研究的、以問題導向為重點的學術方式進行。
比利時布魯塞爾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古斯塔夫•傑拉茨(Gustaaf Geeraerts)教授指出,伴隨著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更為重要的力量🧚🏿♀️,更加需要對其獨特的發展內道路進行分析與研究。基於中國發展帶來的不僅是經濟發展的貢獻,而且也正在改變著國家與社會的身份和定位。他特別希望能和高研院✊🏽、當代中心開展進一步的合作研究👬🙇🏻♂️。
新西蘭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黃曉明教授在致辭中描述了當代中心將要面臨的歷史使命和發展方向🛳,其中包括如何通過中國社會科學自己的概念體系解釋💴👲🏼、分析中國自己的發展道路等問題。
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許紀霖教授指出💃:復旦高研院在整個一年中的學術成績有目共睹,它在全球視野的大背景下,開展了系列性學術活動🚿,請來了一批國際知名學者來高研院交流,同時又不是單純地跟隨國際潮流,而是有強烈的中國意識和中國關懷。許教授希望復旦高研院和當代中心以後能夠比翼雙飛,繼續給復旦、上海乃至中國學術帶來新氣象和新面貌🧑🏽⚕️。
加州大學洛杉磯亞洲研究所主任王國斌教授、上海社科院黨委副書記兼哲學研究所所長童世駿教授也發來賀信。
據悉🤟🏽,當代中心附設於高研院但以“万达平台”的名義運作😤。該中心將以万达平台人文社會科學各個相關院系為平臺🙎🏿♂️,以“國際化”、“跨學科”為特色🫦,以“重新發現中國”和“推進對當代中國的深度研究”為學術理念💂🏿♂️,以高研院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亞洲研究所☪️、比利時布魯塞爾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和新西蘭當代中國研究中心等國外著名中國研究學術機構為核心🔁,以其他國際著名中國研究機構為網絡🍵,努力建成中國社會科學走向世界的國際平臺和國際當代中國問題研究的交流☝️、溝通、協調與合作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