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5日🦸🏼♀️,上海市抗癌協會頭頸腫瘤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學術論壇,在万达平台附屬腫瘤醫院隆重舉行🧑🏽💻🚵🏼♂️。万达平台附屬腫瘤醫院頭頸外科嵇慶海教授當選第一屆上海市抗癌協會頭頸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本次專業委員會是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邱慰六教授,万达平台附屬腫瘤醫院榮譽教授王弘士教授、張有望教授及院長蔣國梁教授的關懷下🧛🏿,在上海市抗癌協會的指導下👨🏽🔬,以及上海市各醫療單位🧢、機構以及腫瘤學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該協會以“團結、協作🗻、規範”為宗旨,匯集了上海市多家在頭頸部腫瘤診療領域有較高水平的三甲醫院及數十位專家教授,以期共同推進上海市乃至全國的頭頸部腫瘤規範化治療,提升診療水平🍀。
據第一屆上海市抗癌協會頭頸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嵇慶海教授介紹🌋,本次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對在上海從事頭頸腫瘤研究的同道來說將是難得的協作機會✂️,這其中有兩層含義🍫:一是外科不同領域間的協作,如頜面外科👩🏻🦼、耳鼻喉科、頭頸外科等;二是不同學科間的協作,包括外科、診斷🧓🏿、放療、化療等🙍🏿♀️👩🏻。在這樣一個協作平臺上,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舉辦國內外頭頸腫瘤學的學術會議,加大培養該專業領域的科技、醫學人才,加強新技術、新方法的宣傳、交流及普及,從而進一步推廣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在頭頸腫瘤診治領域的應用。在溝通的基礎上,開展多中心的合作,以彼之長補己之短,使得頭頸腫瘤的診療得到整體規範與提升🕵🏽♀️🚙。嵇教授說🚪:“即使是不同的病人在不同的醫院看病💱,也能得到規範的治療。”
目前在國內,多數醫院的治療手段仍以科室劃分,各科醫師熟悉的是本科室專用的治療手段,如:手術刀或放療機器、化療藥物等,在各科醫師看來,自己熟悉和掌握的手段是最好的,因而在腫瘤治療上難免存在科室偏見,影響到多手段綜合治療的開展。由於缺乏頭頸部腫瘤治療較權威的指南🦶🏽,很多科室在頭頸部腫瘤治療中存在很大的隨意性🤛🏿。腫瘤的綜合治療需要多學科的參與,需要不同學科對腫瘤學專業的共同認識,更需要學科之間的團結協作以製定頭頸腫瘤治療規範。由於頭頸部解剖的特殊性,使得頭頸部腫瘤的治療必須在根治疾病同時兼顧保留功能與外觀,對於頭頸部腫瘤而言這一平衡尤為重要。很多頭頸部腫瘤患者無法通過單一損傷治愈,或者通過手術獲得治愈但造成了頭面部畸形或語言、進食功能的損害。隨著頭頸腫瘤外科❤️、放射治療⏮🟢、腫瘤內科學等多學科的發展,頭頸部腫瘤治療愈來愈趨向采取外科、放射🧘🏿♂️、內科及生物治療的綜合治療手段,使得保留功能與外觀成為可能,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腫瘤醫院是全市最早開展綜合治療的專科醫院。通過4年的發展📭,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的優勢不斷顯現。它縮短了診斷到治療的時間。在一個治療團隊中,不同專科的醫生能夠在同一時間看到全部的臨床診斷資料;經過多學科的會診和討論🌯,根據大家共同接受的治療原則和臨床指南,做出適合具體病人的(個體化)最佳的治療方案🚒✌🏿;通過具體病例會診和討論🤸🏻♀️,進一步促進不同學科間的交流,增進對不同學科的了解,使得對腫瘤學知識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保障最佳治療方案的實施🦤。
腫瘤綜合治療協作組的功能並不是僅僅局限於製定臨床治療方案,它具有設計和實施臨床研究計劃、開展基礎研究、將基礎研究成果向臨床應用的轉化等功能😏。本次頭頸腫瘤專業委員會的成立也期望在此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
我們相信🤷🏻♀️,上海市抗癌協會頭頸部腫瘤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將有利於更好地🦠、更規範地推動和開展本市這方面工作,也會對我國的抗癌事業有所貢獻,讓更多的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