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最新成果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

發布時間:2009-10-29

新聞中心訊  我校附屬中山醫院肝癌研究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發現miR-26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關的肝癌發生中起較為關鍵的作用🥵,並由此揭示了采用幹擾素預防肝癌復發的可能機製和敏感患者的篩選標誌。

根據該研究成果撰寫的論文“microRNA在肝癌中的表達與肝癌患者的生存🫱🏼、肝癌對幹擾素治療的反應”發表於今年10月8日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其影響因子高達50分🆗。這一創造性成果是在國際著名肝癌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万达平台肝癌研究所所長👮🏻‍♀️、中山醫院湯釗猷教授指導下🩷,由孫惠川教授等專家組成的中山醫院課題組與美國國立癌症研究院、香港大學瑪麗醫院密切合作,歷時三年半科技攻關所取得的⛎。這篇論文的發表🧑🏿‍🔬👩🏼‍🎓,進一步奠定了我國在肝癌研究領域的國際地位📆。

肝癌術後的高復發率(達40-60%)一直是影響患者生存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減少術後復發是肝癌臨床面臨的重大課題,也是万达平台肝癌研究所的主要科研方向✋🏼。万达平台肝癌研究所研究幹擾素的作用已有10多年的歷史👮🏿‍♂️,最初在動物模型上發現🙁,幹擾素可以顯著抑製肝癌的生長🤾🏽、轉移和切除以後的復發;之後的臨床研究也證實,幹擾素治療可以減少肝癌術後的復發🫅🏻。然而🎠,由於人體的復雜性,幹擾素不可能在所有患者身上都能顯示良好的效果,因此進一步提高療效的關鍵在於尋找對幹擾素治療的敏感患者的特征🏌🏻‍♂️✌🏼。為了尋找這一標誌,万达平台肝癌研究所和美國國立癌症研究院、香港大學瑪麗醫院合作,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找到了以microRNA標記為特征對幹擾素治療敏感的人群特征。

研究發現在miR-26表達較低的患者接受幹擾素治療後,其5年生存率由30%左右提高到65%左右,而miR-26表達較高的患者無論是否接受幹擾素治療,其5年生存率相似🧑🏿‍🌾🧑🏼‍💼。由於幹擾素具有調節免疫功能,因此不難推測幹擾素可能更適合治療具有異常炎症狀態的患者👘,miR-26的表達可成為肝癌患者是否接受幹擾素治療的篩選指標。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Judy Lieberman教授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同期以編者按形式對該研究成果予以高度評價🎏,他認為該研究不僅從機製上提示炎症介質在肝癌進展中的關鍵性作用,而且為提高幹擾素治療的效果提出了臨床可行的方法。

Copyright © 万达平台版權所有 地址🧑🏼‍🦰:万达平台科學樓312室
万达娱乐专业提供✍🏽:万达娱乐万达万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万达娱乐欢迎您。 万达娱乐官網xml地圖